2025年7月9日至12日,道桥工程学院“青匠小院”实践服务团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足迹,奔赴“绿色明珠”临江市开展“红链兴边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充分发挥“校友资源+校地合作”优势,在白山市校友会临江市交通局副局长代玉诚、四道沟镇党委副书记欧子琦等校友的全程支持下,依托临江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,以“红色基因+绿色产业+边疆振兴”为主线,通过技术帮扶、产业调研、红色研学、文化推广等多元形式,在白山松水间用青春与智慧共绘东北全面振兴的绿色发展新画卷。
千里奔赴边疆路 生态美景映初心
7月9日上午,实践团自长春启程,沿G331国道奔赴临江,途中穿越长白山原始森林、鸭绿江峡谷,沿途壮美的自然风光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“生态屏障”与“红色边疆”的独特魅力。

深入边村察民情 文化记忆溯乡愁
抵达临江后,实践团立即深入四道沟镇坡口村、四道沟村、三合城村三个边境村落,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全面了解当地乡村振兴推进情况。

在坡口村,团队重点考察了龙头山风景区项目,详细分析了G331国道沿线区位优势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。随后,实践团成员们漫步于农耕文化广场,在犁铧、石磨等传统农具雕塑群中沉浸式感受黑土地上的农耕文明传承。步入村史馆,深入了解了这个边境村落的发展脉络,作为临江市重点打造的“边境文化记忆工程”示范点,这座占地200余平方米的村史馆通过“岁月留痕”“边陲往事”“振兴之路”三大主题展区,生动再现了坡口村作为G331国道重要节点的发展变迁。


登上村部三楼观景台,G331国道如银色丝带蜿蜒而过,特色民宿集群与千亩果园尽收眼底,一幅业兴村美、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成员们眼前徐徐展开。

数字赋能新农事 直播带货促振兴
在产业帮扶方面,实践团创新探索“数字经济+乡村振兴”新模式,通过“直播助农”活动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新路径。团队成员深入桃李种植基地,与西部志愿者组成直播团队,在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搭建起临时直播间。据了解,坡口村通过“引进来+走出去”的发展策略,村干部积极学习先进的樱桃、李子嫁接技术,成功引进优质新品种。目前,全村已形成“家家种桃李,户户有收益”的产业格局,这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成为村民稳定的增收来源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

民生服务暖人心 反诈支教护成长
7月10日,实践团开展了系列民生服务活动。走访慰问了困难家庭和老党员家庭,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暖心关怀。同时开展了“筑梦童心”支教活动,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,并通过趣味游戏推广普通话教学。此外,团队成员还向村民普及反诈知识,通过案例分析、宣传手册发放等方式,提升村民的防范意识。


民宿集群展新貌 智慧农场绘蓝图
当日下午,实践团继续深入四道沟村开展产业调研。在长川民宿集群建设现场,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特色民宿项目。该项目是当地政府创新利用2024年水灾后重建的民房,通过保留边疆建筑特色元素进行改造升级,打造集住宿、餐饮、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民宿集群。项目负责人介绍,这些民宿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,将有效带动G331国道沿线旅游经济发展,延长游客在临江的停留时间。

随后,实践团来到村智慧农场参观。该农场率先在全市引进国际领先的温室种植技术,计划通过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反季节蔬菜的全年无间断生产,不仅为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板,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。

蓝莓园里探发展 电商助农拓新途
在三合城村蓝莓种植基地,实践团全方位体验了蓝莓产业链的发展现状。在种植园区,成员们亲身参与除草,真切体会到高山蓝莓种植的艰辛;调研过程中,恰逢村书记开展助农直播,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了蓝莓种植环境与采摘过程,直播间互动热烈。在品鉴环节,团队成员不仅品尝到现摘的优质蓝莓,更实现了“蓝莓自由”。随后,通过与村书记的深入交流,团队详细了解了当地电商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实际困难,为后续制定精准帮扶方案积累了第一手资料。


旧居重温先烈志 蓝莓树下认英魂
7月11日,实践团前往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。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,成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史料记载,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。团队创新性地发起了“认领一株蓝莓树,致敬一位英雄”公益计划,将边疆特色产业发展与红色精神传承有机结合,为革命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。

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广场上,实践团整齐列队,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肃立默哀。成员们特别缅怀了临江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夏琨同志等革命先烈,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员用生命诠释的崇高精神。在鲜红的党旗前,全体党员举起右拳,以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入党誓词,将“对党忠诚、永不叛党”的坚定信念深深镌刻在心中。这场生动的红色教育,让成员们既追忆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,更深刻体会到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。


随后,团队来到陈云旧居参观学习,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,老一辈革命家在临江指挥作战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成员。实践团计划以此次红色研学为基础,打造道桥工程学院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、生动化开展,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悟中永续传承。

下午,实践团参观了大栗子溥仪行宫遗址,通过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,深入了解伪满洲国时期的历史教训。站在大栗子观景台上,远眺鸭绿江壮丽风光,历史的沧桑巨变与新时代的边疆建设成就形成鲜明对比,进一步激发了成员们“守护和平、建设边疆”的责任担当。

匠心铺就边疆路 技术夯实振兴基
7月12日,在我校白山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,临江市交通局副局长、校友代玉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为实践团精心安排了G331国道临江段改造项目的实地调研活动。该项目作为吉林省重点交通工程,凝聚了我校众多校友的心血。

在项目指挥部,实践团欣喜地发现,从甲方建设单位、乙方施工企业到工程监理单位,各关键岗位都活跃着我校优秀毕业生的身影。这些校友们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的工作作风,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工程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项目整体规划,重点讲解了G331国道红色旅游发展建设项目的设计理念,以及针对去年水毁桥梁的抢修方案。他特别提到:“为确保工期,我们的施工团队连续奋战36小时,展现了交通人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精神。”
在施工现场,校友们带领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了路基加固、边坡防护等关键技术环节。通过这种“校友带学弟”的实践教学模式,成员们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,对道路建设的技术要求和行业标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。

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,更是一次生动的校友文化传承。代玉诚副局长表示:“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,让更多优秀学子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历练成长。”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受鼓舞,纷纷表示要以校友前辈为榜样,夯实专业基础,将来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这一刻,历史镜鉴的沉思、山河观照的震撼,终凝结为边疆道路升级的实干动能。让红色信仰不再是展馆里的叙事,而是国道延伸处的坚实铺展!

今朝暂别情谊在 来日青山再相逢
追随总书记“看吉林、看生态”的殷切嘱托,道桥工程学院“青匠小院”实践服务团以脚步丈量临江,在“一山两江”的绿色吉林画卷中,完成了一场红色精神与黑土沃野的深情对话。从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的铮铮誓言,到坡口村桃李基地的数字直播;从陈云旧居的运筹帷幄,到G331改建工地的机械轰鸣,让“红色基因”在边疆开出“产业之花”。

今日作别,不是句号,而是逗点;道桥学子将把临江的泥土温度带回课堂,以更硬核的道桥技术、更开阔的振兴视野,再赴这片黑土地,让红色精神扎根更深,让边疆果实走向全国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续写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答卷!
撰稿人:王 楠
审核人:石 春 辉